目前,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约500万人,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且每年新增约30万病例。中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75岁以上人群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但是否所有记忆力减退和健忘都是老年痴呆呢?
今年3月开始,54岁的陈阿姨(化名)总是遗忘近事,炒菜时经常想不起来放了盐没有;总是想不起来钥匙放哪里了;同一件事情总是反复地在问,可是自己却不知道已经问过好几次了,家里人也发现她越来越“糊涂”了。
“年纪大了,老年痴呆很正常。”刚开始家人也没太在意,直到陈阿姨除了健忘还出现了四肢乏力,行走不稳和头晕等不适的症状,家人开始意识到陈阿姨也许不是老年痴呆那么简单。于是家人赶紧带她到神经科做了详细的检查,果然在颅脑磁共振中发现陈阿姨的左额叶、右基底节有数个结节、肿物,考虑是肿瘤性病变。随后,一家人连忙前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就诊。
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神经外科主任牟永告主任医师和何振强副主任医师详细地为陈阿姨和她的家人讲解了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案,在取得陈阿姨和她的家人的同意后为其进行了手术治疗。
到底是什么肿瘤如此“狡猾”?
病理报告显示,陈阿姨原来得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个伪装高手,它最爱挑50到 60岁左右的老年人下手,男性更常见(男女比为1.2-1.7:1)。这种肿瘤生长在大脑、脊髓甚至眼睛里,初期症状和老年痴呆惊人地相似: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反应迟钝。很多家属都像陈阿姨家人一样,第一反应是“老人痴呆了”,完全没想到会是肿瘤在作怪。
与老年痴呆不一样的是,颅内淋巴瘤的病情进展比老年痴呆快得多,往往几周内就明显恶化;还可能伴有头痛、恶心、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看到这种淋巴瘤有个特点——形态不规则、呈团块状或类圆形,典型者可见缺口征、尖角征。
陈阿姨术前影像学资料显示为:缺口征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哪些表现呢?
反复头痛:这是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整个头部的持续性疼痛,且在活动后可能加重。此外,这种头痛可能导致恶心和呕吐。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头晕、忘却、记忆力减退、神态呆钝、反应迟缓、行走不稳、手足震颤。
视力下降、复视、视野缺损:早期可为一时性黑蒙,并有短暂的视力丧失,随病情的加重渐渐变为持续性的视力减退,最后可能完全失明。复视:即两眼成像不能重叠一起,看任何物体都呈双影。眼部中控制颜色的组织出现不正常就会出现颜色的视野缺损。
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尤其是成人以后发病的患者,发作可能局限于身体的一侧或由某个肢体开始。
偏瘫:包括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半身无力或偏瘫,表现有病侧肢体少动或不动,另一种是一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蠢笨或不稳。这两种症状假如是缓慢出现并渐渐加重,可能是脑淋巴瘤信号。
其他症状:包括行走不稳、反应迟缓、手足震颤等。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怎样诊断呢?
影像学检查:头部增强磁共振+磁共振波谱有助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
脑脊液检查:抽取脑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发现淋巴瘤细胞。
活检后的组织病理:立体定向脑活检是明确中枢系统淋巴瘤最重要的手段。
PET-CT:对于明确原发还是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手术治疗
手术部分切除或完全切除肿瘤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主要的手术指征是活检,为了获得固体组织以便确定肿瘤是淋巴瘤,同时进行分型。立体定向活检非常适合位于深部的肿瘤。
放疗
组织活检后,标准治疗方法是全脑放疗。所用剂量通常低于其他的原发性脑肿瘤。
化疗
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主要以大量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或阿糖胞苷(Cytarabine)为基础方案。
牟永告强调:“不是所有的‘痴呆’都是老年痴呆,背后也许藏匿着更加危险的伪装者。”如果家中的老人突然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特别是伴有头痛、恶心、肢体乏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就医,便是守护健康的最佳防线。
来源:神经外科
文:张小尉、何振强
医学指导:牟永告 主任医师
编辑:郑敏珊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
通盈策略-通盈策略官网-沈阳配资平台-最大最正规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